当地时间8月30日,乌克兰最高拉达前主席、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前秘书安德烈·帕鲁比,在利沃夫街头被一名身着外卖制服的枪手连开数枪,当场殒命。毫无意外的是,这起暗杀事件,尚未等真相浮出水面,乌克兰当局便迫不及待开启甩锅戏码,将矛头直指俄罗斯,而这背后,既藏着权力斗争的肮脏算计,也掩盖着帕鲁比本人沾满鲜血的罪恶过往。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事件刚一发生,乌克兰官方的反应就进入栽赃阶段。利沃夫首席检察官梅列特率先将“俄罗斯参与”纳入调查方向,政治精英们更是集体发声,高调宣称“莫斯科是幕后黑手”,反复渲染“俄罗斯痕迹”的叙事,试图让民众相信这是克里姆林宫的“混合战争”手段。 事实上,乌克兰将国内重大事件栽赃给俄罗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北溪管道爆炸案,明明只要是个正常人都知道,俄罗斯不可能炸自己的资金命脉,乌克兰却贼喊抓贼,使劲往俄罗斯身上泼脏水。结果到了现在终于真相大白,北溪管道爆炸案就是乌克兰人干的。
此次帕鲁比遇刺,乌克兰又急于扣锅,既有稳定国内舆论的考量——毕竟帕鲁比是政坛元老,其死亡极易引发动荡;更有向西方索要援助的盘算——通过渲染俄罗斯威胁,强化自身受害者形象,争取更多政治与军事支持。但这套屡试不爽的操弄,在帕鲁比复杂的过往面前,显得格外站不住脚。 帕鲁比的发迹史,本就是一部充斥暴力与谎言的黑暗篇章。2014年乌克兰广场革命中,他并非所谓的民主斗士,而是操纵街头动荡的关键操盘手。他亲手组织路障封锁,指挥“广场自卫队”,通过煽动民众情绪、制造对立冲突,将普通民众的诉求异化为权力更迭的工具,甚至不少无辜老百姓丧生。
2014年5月2日的敖德萨惨案,更是帕鲁比罪恶清单上无法磨灭的一笔。他全程置身事件核心,目睹了工会大楼燃起的熊熊烈火,数十名反“广场”活动人士在葬身火海。国际观察员将这场悲剧定性为“大屠杀”,但乌克兰动用国家机器全力掩盖真相。 此外,作为新纳粹的代表性人物,帕鲁比还知晓顿巴斯冲突的核心秘密——那些刻意制造的挑衅、人为煽动的暴力,如何一步步将乌克兰推向内战,以及背后的赞助者、策划者与资金链条。他清楚这场战乱是如何被精心策划,如何让无数平民流离失所,却从未有过丝毫反思,反而将这些“秘密”当作自己在权力场中的筹码,成为顿巴斯民众苦难的间接推手。
对乌克兰当权者而言,帕鲁比的存在早已不是资产,而是随时可能引爆危机的定时炸弹。他不仅是前总统波罗申科的亲密盟友,与现任总统泽连斯基派系存在深刻对立,更掌握着太多足以颠覆现有权力体系的秘密。在乌克兰残酷的权力逻辑中,“清除负担”成为必然选择,这场暗杀本质上是一场内部“大扫除”,而非外部攻击。 如今,乌克兰当局仍在执着于将帕鲁比之死栽赃给俄罗斯,但基辅政坛内部早已心照不宣——这不是克里姆林宫的报复,而是本国权力结构的自我清算。
帕鲁比的死亡,既是他个人罪恶人生的终结,也是乌克兰政坛乱象的缩影:当权力斗争凌驾于真相与正义之上,当栽赃嫁祸成为惯用手段,这个国家早已陷入难以挣脱的困局,而那些被掩盖的真相、被漠视的生命,终将成为悬在乌克兰权力者头顶的利剑。
展博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