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自:贵州教育报
赵素勤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革创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现阶段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在实践育人过程中,中小学校通过开展特色课程、兴趣社团等多项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特色课程及兴趣社团设置
为丰富特色课程体系,滕州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中心打造了多元融合的课程矩阵,主要涵盖两类核心课程。传统文化类课程:包括篆刻、衍纸剪纸、绳编中国结、榫卯搭建、脸谱绘制、套色版年画、掐丝画、碑刻等课程。以碑刻课为例,学生通过触摸碑刻感怀历史、延续文化,在拓印过程中亲身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每一次拓印、每道刻印都是与历史的交流对话,让传统文化在当代“活”起来。科技创新类课程:涵盖桥梁搭建、激光对射开关应用、自动控制电路、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内容。课程遵循“兴趣启蒙—技能掌握—创新应用”的三级目标设计,如木工相关课程中,低年级学生制作书签、手机支架启蒙兴趣,中年级组装榫卯模型提升技能,高年级则设计智能家具实现创新应用。
结合特色课程,兴趣社团也办得有声有色。艺术审美类社团:包括绘画社、歌唱社、剪纸社、烙画社等。“创意剪之韵”剪纸社团中,孩子们在老师引领下一笔一划、一刀一剪,逐步体验美的享受,审美情趣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类社团:包含科创社、无人机社、编程社等。这些社团精准契合学生对科技的好奇心,通过实践操作紧紧牵引学生的探究欲望,成为培育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
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
传统文化类课程与社团以文化传承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素养。通过学习碑刻、剪纸、中国结等传统技艺,学生逐步建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在衍纸贺卡、掐丝画等手作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吸收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大胆添加创意想法,培养创新意识。
科技创新类课程与社团聚焦科学精神培育与实践能力提升。通过讲解、试做、引导等形式,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乐于探究、追求真理,逐步树立科学精神。在激光对射开关制作、程序编写操控无人机、桥梁结构设计等实践活动中,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更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桥梁搭建课程中,学生先观察滕州解放大桥结构明确目标,再分组测试桥型承重极限,最后用CAD建模优化设计、3D技术打印连接件,最终形成桥梁加固方案建议书提交相关部门,实现从知识学习到实践应用的完整闭环。
三、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素质拓展课程与社团、团队协作与坚忍意志素养课堂、生活技能课程与社团,共同助力学生核心能力养成。其中,素质拓展课程让学生在挑战中突破内心恐惧,学会沟通协调与相互配合,显著提升抗挫折能力;生活技能课程与社团包含做果茶、包水饺等实践内容,能更好地锻炼学生自理能力,帮助其形成“学会生活”与“掌握家务技能”的核心素养。
课程及社团的开发与实施,遵循以下逻辑展开。其一,立足学生需求与兴趣开发。通过调查发现、调研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现阶段学生的需求与期望,以此为基础规划课程与社团的内容和环节。例如,发现学生对科技类活动兴趣浓厚,便开设人工智能、无人机等课程与社团;了解到学生希望深入学习传统文化,便推出一系列以非遗为题材的相关课程,确保课程供给精准匹配学生需求。其二,结合区域文化及资源特点设立。滕州拥有悠久历史与厚重文化底蕴,鲁班文化、墨子文化是本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基于此, 中心专门为学生设置“班墨文化”课,将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融入教学,作为团队协作的核心要求之一;同时,设立“非遗工作室”,邀请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如烙画传承人赵虎、西岗镇中心小学李心亭老师)入驻,开展“烙画非遗文化”课程讲授,通过手把手指导,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烙画技法,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三,对标教育目标与核心素养设计。课程与社团的设计严格紧跟国家教育目标,紧扣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聚焦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责任担当的提升。具体而言:科技创新课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素质拓展活动则注重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其四,整合资源与改造空间。为满足课程内容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的需求,需从两方面优化教学环境。资源整合方面:对中心内部现有资源进行全面调整、整合与重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空间改造方面:将原来的普通教室升级为“主题工坊”,新建“青少年科技馆”,并增设古代攻城器械模型展示区、人工智能体验区等特色学习空间,为学生打造沉浸式学习氛围。其五,建设完备的教学及评价体系。在教学实施层面,通过三大举措保障教学质量: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组织协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知识的实践转化。在评价体系层面,构建多维度、多主体的综合评价机制:评价指标不仅关注学生最终学习成果,还将上课状态、参与度等过程性表现纳入核心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融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确保评价视角全面;评价内容覆盖知识技能掌握、团队合作表现、创新思维发展等维度,客观反映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成长与变化。
丰富多样的特色课程与兴趣社团,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彰显提供了广阔舞台。而滕州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中心的这套科学实施体系,既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又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中心)
展博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