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这下丢人丢大了! 最近,英国《金融时报》10月12日爆料,说美国在背后没少帮乌克兰出主意,目标直指俄罗斯的“钱袋子”——炼油厂。 可有趣的是,被告状的白宫、动手的乌克兰、还有挨了打的俄罗斯,这会儿全都成了“闷葫芦”,谁也不吭声! 看来,这诡异的沉默背后,藏着不少不能说的秘密..... 媒体爆料:美国被指深度参与远程打击 这事得从英国《金融时报》说起。该报10月12日登了一篇报道,称美国数月来一直在帮助乌克兰,动用远程单向攻击无人机等装备,攻击俄罗斯境内关键的能源设施,包括炼油厂。炼油厂是经济的重要支撑,这一行动的目的是从经济上给俄罗斯施加压力,最终推动其回到谈判桌前。 报纸的报道并非空口白话,而是援引了熟悉此次行动的乌克兰和美国官员的说法。这些官员透露,美国的情报部门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乌克兰定位远离前线、但对俄罗斯经济至关重要的目标。 其实,这一动态早前已有苗头。路透社在10月初就报道过,两名美国官员告诉该社,华盛顿准备向乌克兰提供有关俄罗斯境内远程能源目标的情报,美国还要求北约盟国提供类似的支持。可见,美国对乌克兰的这一协助并非临时决定,而是有前期规划。 异常沉默:白宫、乌克兰和俄罗斯齐齐“失声” 这么重要的消息曝光后,按常理可能引发各方反应,但目前被直接提及的美国白宫、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办公室和外交部,以及俄罗斯外交部,均未立即回应。这种“集体沉默”的局面,引发了外界对报道细节的关注。 不过,俄罗斯并非从未就类似问题表态。今年10月,莫斯科方面就曾公开指责,华盛顿及其北约联盟在俄乌冲突中定期向基辅提供情报支持。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当时明确表示:“北约和美国利用整个基础设施来收集和向乌克兰人传递情报的行为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此次俄罗斯暂未回应,或出于对事件后续发展的观察。
合作有多深?不止给情报,还帮“规划路线” 若认为美国的协助仅停留在“告知目标位置”,则低估了合作程度。《金融时报》的报道进一步指出,美国的支持已超出简单的情报共享,深入到具体的“战术规划”层面。 具体而言,美国的情报部门不仅提供了目标信息,还深度参与了攻击行动的具体策划:比如乌克兰的远程无人机如何飞行更安全、飞行路线如何规划才能躲避俄罗斯的防空系统、飞行高度与行动时间如何设定等专业细节,美方均参与意见。这样做的目的,是削弱俄罗斯经济并迫使总统普京坐到谈判桌前(与美国协助行动的核心目标一致)。 三位了解内情的消息人士向该报证实,美国方面的参与是“全面且深入”的。一位美国官员解释这种合作模式:由乌克兰选定要打击的远程目标,之后美国利用技术优势,提供有关这些设施薄弱环节的情报。这相当于乌克兰“定目标”,美国“找弱点”的协作模式。 时机巧合:泽连斯基与特朗普通电话谈“防空” 巧合的是,在媒体报道美国深度参与袭击规划的背景下,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10月11日表示,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通话。泽连斯基在X网站上发帖称,双方讨论了俄罗斯对乌克兰能源系统的攻击,重点探讨了如何加强乌克兰的防空能力,且已形成一些“很好的选项”和“切实可行的想法”。 这通领导人通话发生在当前动态下,或为双方就乌克兰防空需求的常规沟通,具体协调内容需以官方后续披露为准。
结语 总而言之,关于美国援助乌克兰进行远程打击的事件,目前处于“媒体爆料、官方暂未回应”的阶段。从各方过往表态和行动细节来看,可梳理出事件的基本脉络。这场冲突背后的大国协作与情报支持,其具体细节仍需以官方信息为准。 接下来,各方是否会打破沉默、披露更多信息,将对事件后续走向产生影响。对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建议以客观信息为依据,理性看待事件发展。
展博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